小推力的发动机体积肯定就比较小,导致总装线也不用大量占地方,在一间总装车间中,就同时有两种导弹用小推力喷气式发动机的总装线。
仔细参观了两条发动机的生产线之后,又看了发动机的试车工作,一切情况都表明,马达西奇已经完全摸清楚了这两型发动机的情况,生产工作正有序地推进着。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正在生产中的两款发动机,性能绝对是世界第一梯队,和美国的发动机相比也不会逊色。”
能说不好吗?就这东西也是整个共和国现在都没有的好东西,西南科工自然也没有覆盖到这一推力级别,算起来这已经是一吨以下的发动机了。
倒不是说西南科工没有实力做这东西,其实只要愿意,并且有那个钱持续投入进去,研发出这样的两款发动机也不是不行。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想要研制同一水平的发动机,时间上没有五年是肯定不行的,耗费的人力物力恐怕就更少不了。与之相比之下,现在1000万美元就能搞定的事,当然就不会多钱、并且还多占用科研力量。
“东西是不错,1000万美元就能得到这两款发动机也还划算,但你知道光有技术资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在国产化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到时候?”
杨辉提出的问题不是没有道理,这种问题在航空发动机这种超级精密工业设备中太常见了,特别是在生产工艺上,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小小的改变,最后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性能差距。
现在提前把问题说出来,也有利于后期的解决,到时候免得大家扯皮伤了感情,毕竟双方谁也不愿意这次是做一锤子买卖。
幸好,这位副厂长格里科夫对这种事知道的比较清楚。直接就给了杨辉一个非常满意的回答。
拍拍胖胖的啤酒肚,格里科夫笑着为杨辉解决着问题:“关于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我肯定保证你们能够完成发动机的整机生产,并且性能不会比我们这边生产的差。”
这个时候的格里科夫倒是相当聪明。他是清楚小推力喷气式发动机的制造的,这种东西对材料要求并不是太高,更多的是对加工、装配精度要有更严苛的要求,这种问题正好都可以由马达西奇这边解决。
然而,话音一转。这位又是三句离不了钱:“到时候,我甚至还可以直接从这边生产线上抽调工艺人员,前去你们那边根据你们的具体情况制定工艺程序,不过你知道这肯定也是要钱的!”
在苏联这地界儿上还有如此贴心的服务?杨辉也算是大开眼界,这位可真的能算是良心卖家了,以后是可以多多合作的。
至于说,又要说钱的问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要买通这边的技术人员,又怎么可能不钱。只要不是太黑杨辉都能接受,而这个不是太黑肯定也是有一定的要求。
“这话说的有道理,不过我先在这里说好,我们最多额外付出100万美元的其他费用,再多就绝对没有可能了,你要知道我这次是寻求可以长期合作的朋友。”
……
随着两人,勾勾搭搭的往外走,这次来马达西奇也算是有所收获,可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在往后。就是商量怎么把资料运出去,这就是另外的一些问题了,反正有一位副厂长当内应,杨辉相信这些资料可以一份都不少的运出乌克兰。
至于到了国际海域之后怎么办。那就是另外的一番问题了,先挂上运往巴航发的ai22发动机公开数据的名头,到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东西会在半路上转道运往共和国。
至于说巴航发那边,恐怕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会有这么一回事,真可谓是简单快捷。
……
要说这次苏联之行,第一站是到伊夫琴科设计局。中间也还是比较麻烦的,毕竟伊夫琴科设计局并没有像格里科夫这样的内应。这次就算能合作,那也是出于对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有好处才行,要不然这事儿还不知会发展成什么样。
好在现在情况发展的不错,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在杨辉同马达西奇接触的差不多的时候,伊夫琴科设计局也终于有了确定的答案,让雷布诺夫来转告消息,说是可以继续进一步的商量了。
如此,也就只能把谢连发留在马达西奇这边继续负责后续事项,自己则是前往了伊夫琴科设计局,毕竟设计局这种地方都是些技术人员,要好好伺候着。
只有争取到了好的应像之后,在苏联解体的时候,才有可能第一时间把这家设计局连根拔起,到时候若是再能安家到共和国就够了,这样的一家设计局只要融入了旗下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
杨辉就可以非常自豪的说,在技术上西南科工可以没有大障碍的研制20吨以下的所有推力级别发动机。
但在这之前,还需要面对现实,先要把第一步稳稳的走出去才行。
“既然同意了我的提议,想必穆拉夫琴科总师你也该说通了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吧?我们这次需要大概100到150人的技术。”
这样的人数也是杨辉早就计算好了的,毕竟人数再多就容易引起苏联当局的警惕了,要知道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骨干加起来恐怕也不会超过四百人,这些才是整个设计局的精英、灵魂。
而有了这100多号的技术骨干,到时候加入到新的大函道小推涡扇的研制中,又有608所那边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