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建国四十年,恩威元年,春,雨过惊蛰,清明。
京城的气氛有些压抑,即便是蓝珏案过去快两年了,血腥的气味依旧弥漫在空气之中,今天京城西口的菜市口,神衣卫处决了一千二百三十五人的蓝珏余孽,血腥布满京城。
以前的西口菜市口,但凡有人被处决,总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站满了看热闹的人,自蓝珏造反案以来,几乎没有人愿意到这里来看一场。
西口菜市口左转是神龙大街,原本繁华热闹的大街,即便是在开市的清晨,也显得格外冷清,虽有穿梭而过的巡街的军士,无数贸易往来的商贩,但大家除了必要的交流,都形色严肃,一旦完成交易便匆匆离开。
就是这样一个清晨,青石板铺得厚厚齐齐的神龙大街,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少年,一身青衣,抱着一卷白纸,神色冷峻,一步步的走向西口菜市口,身影显得有几分惨烈。
街上行人虽多,也不太交流,但看到青衣少年走向菜市口的时候,都稍微驻足疑惑,然后又继续前行,只有少数几个认识这个青衣少年,惊讶困惑之际,跟了上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街上的行人愈发的多了起来,跟热闹无关,但敢跟上去的人,还是很少,不过却也稀稀疏疏有一列,这在近两年也算是奇观了。
皇城巡检司张达带队巡城经过的时候,愣了愣,但看到前面的青衣少年,先是震惊,后来想到了什么,立即朝青衣少年追了上去,身后的军卒也紧紧跟着。
张达拦在了青衣少年的面前,有些焦急:“宁歌,你这是干什么去?”
青衣少年宁歌依旧不停步,也不曾答话,脚步稳健,竟逼得已是玄武境的从八品巡检司青衙尉张达让开了身形,张达微微一愣,又跟了上去。
倒是背后的人群,听得“宁歌”二字的时候,互相对视,点点头,脸上浮现出“果然是他”的神情。既然是青衣少年是宁歌,想来也不会跟蓝珏余孽有关,于是纷纷跟了上去。
三年前,蓝珏尚是镇国大将军,恩宠正盛之时,九岁的宁歌凭借一篇数十万字的《伐无道》策论,在京城一年一度的青藤大试中夺魁。一年一度的青藤试,原本就是为年轻一辈选才而举行的,每年都不乏有青年才俊光耀京华。但自大洪建国以来的三十七年,从没有人能凭文章的灵气点亮青藤大试的七七四十九盏文源灯,宁歌是第一人。
文源灯大亮,整个大洪都知道一个神童诞生,这在炎黄大陆数亿年的历史中,才是第九个。文源灯大亮的意义远远不止年轻一代文人灵气增加,更是为大洪增加三十年国运。三十年国运说来不长,但对于任何的皇帝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
以前的八个神童,才点亮文源灯就被封侯封王,但大洪以武建国,太祖出身行伍,对文人不太重视,宁歌得到的封赏仅仅是太子陪读。
太子陪读也算是荣誉,毕竟以后太子会成为国君,炎黄大陆的历朝历代以来,手握大权的重臣,有许多曾担任过太子陪读这个职务。但不巧的是,当时已经五十七岁高龄的太子,还等不到宁歌来陪读,就身染重疾,一命呜呼。太祖皇帝也不曾立太子,于是宁歌就闲了下来,等有御史言官发现宁缺无所事事,刚要上奏提醒太祖皇帝的时候,蓝珏造反了。
但无论如何,宁歌的名字在三年前可是举国尽知,宁歌幼稚的脸庞入画文庙供奉。张达知道宁歌,并不是张达去过文庙,他一介武人除了修炼,提升自己的武学境界,绝不会去文庙的。
知道宁歌的名字是宁歌点亮了四十九盏文源灯,轰动炎黄大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见到宁歌本人是宁歌冲撞了当时恩宠正盛的镇国大将军蓝珏。宁歌完全不顾对方是羽化境的神将,硬是把大将军蓝珏的马车拦了一个上午,原因是蓝珏大将军的马车在他的青袍上溅了几滴水。
巡检司的张达恰巧路过,不知道轻装简从的蓝珏大将军坐在车里,也不知道青袍少年是当时的太子陪读宁歌。就见一人一车横亘在神龙大道上,想要过去把双方轰走,未曾靠近马车,便被一股强大的外力阻挡,半分靠近不得。
当时还是归化境的张达,单凭感觉就知道坐在马车里的人不平凡,因为境界上的差异才能感受这种因愤怒而外泄的强大压迫。但令张达暗暗吃惊的是,一个看上去十分稚嫩的儿童,竟然能站在马车面前屹立不动。
后来的结局是,蓝珏大将军走下马车,轻蔑的,不曾道歉,丢下马车就走了。但能把当时的蓝珏大将军逼到如此份上的宁歌,在事后,又扬了一次名。
张达认识宁歌,就是事后又扮好人的去询问宁歌有没有受伤之类的,尽管文官武官在朝堂之中矛盾尖锐,但并不影响张达捧一捧未来的太子伴读宁歌。宁歌一直没有理睬张达,但张达自认已经认识宁歌。
后来蓝珏逆案株连甚广,人心惶惶,加之近两年也没有任何事情能比蓝珏逆案影响更大,宁歌慢慢的消失在众人的视野。
直到今天早上,张达看见宁歌抱着一卷白纸出现在神龙大道,方向是往西口菜市口去,隐隐感觉这个销声匿迹两年,长得有些青涩的少年的出现,绝对不会简单。于是继续跟了上去。
西口的菜市口,一千二百三十五人,脑袋滚了一地,血流如海。饶是跟上来的人,还想跟着宁歌多走几步,但看到遍地横尸,便退了下去,没有了半分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