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两难  工业之动力帝国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qqread.cc/62946/435.html

李国维降职一事,在美国华裔科技圈中产生的深远后果,和当年的麦卡锡主义和后世的“李文和”案相似,麦氏主义和李文和案虽然轰动巨大但毕竟只是涉及高精尖领域,对普通科研工作者来说少有切肤之痛,波音搞出来的这件事却使得在美华裔人人自危。

在梁远上一世,这件事爆发的时机恰好和中美离开蜜月期的因由紧密相关,当时的西方新闻媒介充斥着对共和国的声讨和逃亡者的谣言谩骂,李国维事件刚刚激起的波澜几乎瞬时就平息了下去。

在无数不明真相的人士眼中,那时的共和国基本等同于洪水猛兽,在美国受气总好过回国丢命。

等到谣言散尽真相大白时,人类的历史已经开启全新篇章进入了新世纪,李国维事件只能成了老一辈在美华人科技工作者心底隐藏的疤痕,当年梁远能得知李国维事件的来龙去脉,完全是因缘际会在华侨联谊会上听一位波音的退休华裔工程师,讲述华人在美奋斗史时所得知的。

至于波音喜欢大规模的辞退员工早已在航空工业界人所共知,早年波音下马2027超音速客机时,曾一口气裁掉60000名熟练员工。

空客员工对波音最不理解的就是,在市场不太兴旺的年景,波音喜欢把富有经验的员工大批大批的辞掉以节省成本,当然得益于美国在航空工业上无比雄厚的储备实力,波音从来都不担心自身能在人才上遇到困境。

梁远在为远嘉未来选择核心产业时,曾大规模的阅读航空工业的背景材料,虽然上一世梁远对航空工业一无所知,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致脉络还是能抓住的。

在梁远看来近两年全球航空企业疲软的厉害,已经进入下行通道,波音大幅裁员是高概率发生的事情,再回想起记忆中的李国维事件,可以说早在梁远决定进入航空产业之初,就已经为远嘉找好了员工来源。

“李国维生于台湾长在美国,算是在美华人中已经融入到主流社会的成功人士,没想到也能遭受如此对待。”周远航无比感慨的说道。

“若有可能,谁愿在异国飘荡。”孙卓霖看了梁远和梁海平一眼说道。

梁远倒是明白孙卓霖看着自己的意思,毕竟共和国的改开满打满算才十年,海外华人中虽然部分人群人心思归,但共和国曾经多变的政治气候和落后的科研环境足以打消很多人的念头。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国家既定的改开政策都不会变。”梁远先给孙卓霖打了一个预防针,目前那场风暴还在酝酿当中,在梁远看来除非某人能把自家儿子查个一清二楚,继而拿出铁腕反腐,否则风暴爆发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无论孙卓霖还是周远航都对梁远身后的背景知道的一清二楚,既然梁远能把生意做到如此规模,若说不了解共和国高层的政策走向纯属胡掰,能从梁远口中得到对未来的保证也算安心,毕竟这大半年共和国国内绝对称不上太平无事,从报纸到电视从杂志到影视,一场无比激烈的争吵正在持续,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察觉到烦躁的气息正在古老的土地上游荡。

“不过有些事情不是单凭承诺可以解决的,我们迁就b宇航的总部、研发中心、组装线统统设在汉堡也是为了打消未来员工的疑虑,我想,把工作从美国换到联邦德国应该没有任何心理上的障碍。”梁远说道。

“老周,除了那些法律规定留给德国本土的最低就业份额之外,赴美招人的事情必须以商飞的名义进行,员工的人事关系都在母公司,在cmb宇航工作属于集团内部分工。”

周远航倒是知道梁远这么做虽然在招收员工时有些麻烦,但对未来却好处极多,譬如将来设立第二条cbb的脸色,会省下无数口舌上的是非。

梁海平听梁远和周远航、孙卓霖说了半天,终于把整件事情理顺了。

“小远,你是不是老早就把注意打到波音头上了?”梁海平问道。

“恩,我把波音自六十年代起的每次裁员次数做了统计,通过统计我发现今、明两年是波音裁员几率的高峰期,不过李国维那件事真没想到能适逢其会,有了这件事北美华人寒心是肯定的,与其给老外干活朝夕不保,还不如来商飞放手一搏呢。” 梁远真假参半的说道。

“大少,这次去美国,我们是按照生产线运行的上限招聘员工还是按照下限招聘员工?”周远航问道。

一名负责组装的熟练航空机械师的年薪要4—6万美元,负责开发、维护的航空工程师则在5—9万美元之间,两者的数量比例大致在3:2左右,其中类似航电、内饰、发动机、起落架、液压等各个分系统的首席机械师或工程师的年薪,都在60万——90万左右,少数优秀人员会超过百万。

一般来说一条具备研发能力的大型客机生产线,视产量、研发能力、自动化程度需要3000—5000名员工,这意味着商飞如果不想丢掉在mbb手中辛苦争来的技术份额,至少要找到900个熟练的航空机械师和600个航空工程师,单单这1500人的工资支出每年就要花掉8700万美元,如果按生产线上限招聘2500名员工每年将花掉1.4亿美元。

再加上各分系统的首席工程师、机械师,在共和国国内自有的民用航空人才成长起来之前,商飞每年的人力成本至少是1.5亿美元,若是满额配置肯定会突破两亿美元,对于企业来说航空工业的门槛真不是一般企业胆敢去尝试跨越的


第284章 两难(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