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花了两千五百万美元从otc市场买下来了光辉国际公司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权。
股权是1972年时莱斯特·科恩以四百万美元卖出去的,所以夏禹是从其他机构手中接手,这两千五百万美元自然不会进入公司账户。
过去的一年,为了应对来自其他对手的竞争,成立最晚的光辉国际不得不大肆扩张,一口气在全球开设了三十八个办事处,开支甚大,公司资金紧张。
再加上此时美国国内通胀严重,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影响,也影响到了光辉国际的业务。
因此公司陷入两难的窘境,理查德·费里和莱斯特·科恩正纠结于未来两年要不要暂缓扩张,先度过困难时期再说。
但是光辉国际本就最晚成立,成立以来为了追赶其他同行,做法都是最激进,步子迈的最大。
现在的市场环境,理查德·费里考虑到不仅光辉国际会难受,其他同行同样难受,因此认为此时是追赶的好机会,想要趁机弥补差距。
但是莱斯特·科恩考虑到资金不够,现实条件已经不允许光辉国际大阔步扩张,认为风险太大。
知道这种情况后,夏禹找到了两人,提出他有足够的资本,可以为光辉国际注资。
理查德·费里和莱斯特·科恩一开始并未答应,但是两天之后,持股百分之四十九的理查德·费里说服了莱斯特·科恩,同意夏禹的注资扩股。
考虑到长久的稳定关系才是对他最有力的,所以在商谈时夏禹并未太够苛刻,给出了公司一点三亿美元的高估值。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夏禹在溢价的情况下,光辉国际的估值才一亿美元,现在一年涨个最少百分之三十,绝对不算少了。
夏禹再次注资两千万美元进入公司,再次获得百分之十三点三三的股权比例,加上原本持有股权,他的持股比例增长到了百分之三十八点三三,升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理查德·费里的股权降为百分之四十点二九,依旧为第一大股东。
原本第二大股东莱斯特·科恩股权比例降至百分之二十一点三八,与夏禹位置互换,变为第三股东。
合同一签,夏禹立马将两千万美元划入光辉国际公司账上。
手握巨额资金,理查德·费里心情大好,可以继续扩张公司。
而夏禹也拿出了一张他让彼得·林奇列出的岗位名单,交给了理查德·费里,让他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猎聘人才。
第二大股东兼大金主的面子确实够大,理查德·费里立马召集了一大批公司的资深顾问,集思广益之下,一个个适合的人被推荐出来,然后开始针对性挖人。
夏禹和彼得·林奇负责把关。
在这种情况下,北极星资本的人才以高速填充。
夏禹则抽出时间决定了第一个狩猎目标。
这个目标,正是后世市值破千亿美元的生物制药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