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番外:进学记(二)  圣贤养成系统(唐朝)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qqread.cc/131206/317.html

出来走向阳光大道的例子,并且不是特例。这些年在的孩子,即便不被王珏收徒,气度学识上也不下于那些世家子弟。按现代话说,入读启蒙书院是一条摸得着看得见的**丝逆袭之路。

上面是普通人家带孩子求学的理由,为什么连部分看王珏不顺眼的世家和勋贵也硬着头皮送孩子求学?

其实古代读书人从启蒙到科举再到入朝为官也很讲究套路,首先得扬名,像上面说的某某地区神童。过目不忘的孩子就算不多,肯定也不止这一个,怎么就他出名了?

炒作呗!

比如王熙然上辈子,王祥那一套套孝子的炒作就是经典案例。如今谁也不傻,不像王祥那个年代好运作,并且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还得有脑子。若被炒作的人名不副实或让人看太透反过来传扬,那几代人名声都毁了。总的来说,炒作有风险,动手需谨慎。

对于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王珏深以为然。她总能恰到好处地给弟子们创造机会,其弟子也很好的学会了这门看家本领。比如说诸葛恪这个懒人当副院长的时候,美其名曰锻炼学生,他任闲置要写些不那么重要的公文,都让生试着写,谁写的好就用谁的。

这个事情居然没一个大臣跳出来在朝堂上参他,谁家没个娃娃呢,就算现在没有往后也会有呀。别说肯定没有,咒人绝后可不好。

大臣们想给孩子扬名,大部分人没那么厚脸皮让孙子代写公文,顶天是让成年儿子写写混个名声,诸葛恪的作为简直是神来一笔。大家连理由都帮他想好了,好些武将的奏折都找人润笔,这事完全可以同样理解。


第317章 番外:进学记(二)(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